教学角度。在扩展性上有三个基本问题:首先,要有可以扩展复用的对象;其次,扩展复用的对象必须是有用的,即必要性,扩展模块应是教学过程所必须的;再次,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教师需要知道如何去使用扩展模块,即目标性。扩展模块应具有明确的教学应用目标,紧紧围绕教学需求,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设计扩充教学系统功能,避免不合理的扩展设计。
功能角度。从集成角度看,集成的功能模块应能与平台本身无缝接入,符合学习者体验,并且对师生是易用的,不需要专门的指导。即对教师是易操作和易管理的,并要易于学习者操作和使用,满足内容和功能易用性的要求。所扩展的模块还应是可评价的,在使用后能够根据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探索模块对教学带来的价值。
技术角度。对平台的扩展应当是一种高效、节约的模式,而不应是简单重复的。需要进行充分的技术调研分析,优先选用已有的功能模块,并尽量使用开源技术以保证后期的持续性,提高开发效率,节约成本。同时,在扩展模块的开发设计中,要兼顾技术的成熟性和前瞻性,优先选择成熟通用的技术手段,并注意适应新技术发展的趋势。在标准化方面,应满足Web技术标准、学习标准、平台标准等规范。
环境角度。扩展性设计要满足环境的适应性和开放性要求。对环境的适应性包括:一方面,模块扩展应适应所在具体高校的学校信息化情况,匹配学校的主要教学平台。同时,也要适应信息化发展要求。扩展性设计要考虑到开放性环境,应结合教学平台发展趋势和信息技术,如Web发展、移动发展、云计算发展等趋势,使模块扩展具有先进性,能在将来满足更多环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