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啊,我都感觉到现在充斥着市面上的东西都是西方的观点,我国科学和科学哲学,你说哪一个东西现在是我们自己的,但是我们要知道我们是老二啊,还有人说再过十来年就要超过美国了,你说那个时候你要超过美国,靠什么超过?
你说靠完全的模仿和山寨超过,这个可能吗?肯定不可能。所以今天这个问题又提出来了。科学和文化的关系,中国有没有自身文化,中国的文化能不能影响全世界,并被全世界的人认可和接受,这才是关键的问题。说白了就是中国人有没有自己的精神世界,自己的价值观,从而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是我们原创的,我们现在基本上都在模仿啊,你看我们的科学,发表论文,都必须在国外的期刊上发表,达到了他们的认可后才叫好,标准都是人家定的,自己压根儿没有话语权,而我们自己的不算。
其实中国科学群体里面也有很多牛人,比如说袁隆平,他没有什么高深的学历,但是杂交水稻他搞出来了,搞到什么程度?搞到美国人评他院士,而中国人反而不给他中国科学院院士,因为它不符合中国的资历标准,这真是中国人的悲哀呀!
而它的分量在于完全原创,另外一个计算机专家王选院士,他几乎在国际上没有发表过一篇论文,他被誉为中国当代的毕昇,要不是他的激光照排系统,中国人连漂亮的汉语书都印刷不出来。
从科学里面的深处我们看到什么是创造,什么叫做教条,什么叫僵化的制度,什么叫做文化,这都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可是我们今天,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压倒性的观点都是来自西方的,就像我正在写的这些文章很多观点也是从西方来的,你比如有些人把这些哲学家的思想都通了都明白了,然后用他自己的语言再去复述理解一下,这就是算是他的成绩了,我告诉你,这样的人在中国大有人在,而且很多都所谓的知名的哲学家。
可是中国到底有没有自己真正的哲学家?这才是最重要的问题啊!一个人能不能有自己的思想,和别人不一样,是我先说的,我认为这才是最重要的。
这个关于人生观和哲学的讨论,还会一直延续下去。这场讨论对中国新文化运动及其民主和科学的兴起有重要意义。
其实在当时的作用中科学主义应该是占优先的,因为当时大的背景,中国真是贫穷落后,没有科学没有民主,结果这场争论以后把西方的民主和科学引到中国来了。这就是所谓的德先生和赛先生,请过来了,这是当时这场争论的最大意义。
1990年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也发生了大讨论,这个时候上海文学,读书杂志,发起关于人文精神的讨论,这场讨论是1920年代那场讨论的一场回响。
究竟怎么来理解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我们可以想象过去1920年代的人,对科学和人文的理解是什么?
就是总是经受着苦难,西方人的船炮坚船不是厉害吗?我们也要赶上去,因为我们要造出来来打败他们,不然就要挨打,中国最早的科学冲动是这样被逼出来的。
但是科学不仅仅是纯粹的技术,后来到1990年代,我们提出科学精神的问题,精神是一个文化观念,科学绝不仅仅是技术,它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思想,这样一下子人们的理解就变深了。
过去人们说科学是什么?科学只是一种器物,或者是一种知识,然后这种知识怎么用逻辑来证明它,然后我们的科学就是搞这些东西,但是如果从更高的角度来说,科学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文化。
这一下把科学的精神高度拔高了,就是我们现在已经没有人能够看到科学还有什么精神高度,我们这是做实验,做完之后验证之后完事,那它的高度到底在哪儿?
你是一个搞科学的人,也就相当于是个小科学家了,搞科学的人是什么?是要让人类去仰望你的,因为你是仰望天空的,是代表着人类精神的高度的,我们今天搞科学的人,我告诉你,仰望天空的人很少了,大部分都是低头拉车,很少抬头看天。
我们普通人更不用说了,陷入了繁复细碎的日常生活中,很少有人去有意识的抬头看看,头上的那片天空是什么?
我们都是好像做了一个题,完成了一个项目完了,搞定了,其实说白了就是个工人,按照一定的时间进度,把活干完了仅此而已,那个科学精神的高度没有了。
其实科学精神里也应该有人文精神包含在里面,追求的是高度,追求的是文化,追求的是品位,你说这个理解对科学起什么作用?
但是这场争论里面,好多文学家起来了,搞文学的人其实是不懂科学的,他批评科学家,说科学家从根本上不是真正的知识分子,不是思想家,而只是工匠。
这话显然有偏见,但是它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我们现在好多好多搞科学的人,其实就是工匠就是工人,就像很多老师一样只是教书匠,不是教育家,教书匠是什么,只是把别人的知识传授教授而已,是没有自己的思想的。当然好的老师,肯定有自己的独特的方法,以及好的教育思想的。
思想家是什么?思想家不是只讲别人的,当然对一般人来言,能去了解别人的思想把它讲出来也已经很难了,但是,思想家他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独自的思想,科学家也是一样的,必须有自己独创的东西。
要有自己的思想的,有自己的精神高度的,这场讨论其实就是在讨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