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bnb开会讨论出售私有股票给共同基金
导语:3月23日出版的美国《纽约时报》印刷版刊文称,随着科技创业公司的估值一路上涨,原本谨慎的共同基金也按捺不住,开始入股这些企业,甚至连散户也在通过各种渠道抢筹。然而,巨额收益的背后却蕴含着值得警惕的巨大风险。
以下为文章全文:
养老金抢筹
长期以来,数百万美国人的退休账号都在持有通用电气、福特和可口可乐等老牌公司的股票。如今,它们可能还会将一些风险更高的硅谷创业公司的股票纳入其中,包括Uber、Airbnb和Pinterest。
包括富达投资、T. Rowe Price和贝莱德在内的大型资产管理公司都已经签订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协议,将购买这些私有公司的股票,然后将其注入许多共同基金中,而这些共同基金都将包含在401(k)和很多美国人的个人退休账号里。由于这些私有科技公司的增长速度快于上市公司,因此基金经理们也希望从中分一杯羹。
富达投资的Contrafund基金持有2.04亿美元Pinterest股票、1.62亿美元Uber股票和2400万美元Airbnb股票。根据CB Insights的数据,去年总共有29笔涉及共同基金买入私有公司股票的交易,总价值达到47亿美元。而2012年的交易总数为6笔,总金额只有2.96亿美元。T. Rowe Price是其中最活跃的大型机构投资者,共参与了17笔针对私有科技公司的投资。
暗含投资风险
但这些科技公司不需要对外披露财报,也不会在传统股票交易所上市,所以退休基金通常不会展开这类投机性交易。但投资者们却认定这些公司最终将会上市,而且届时的估值将超过他们最近给予的融资估值。不过,这绝非板上钉钉的事情。
“我认为这超出了共同基金的投资范围。”美国本特利大学金融学教授伦纳德·罗森塔尔(Leonard Rosenthal)说,“这或许符合基金经理的利益,但却未必符合基金持有者的利益。如果投资者希望要寻找高风险的证券投资组合,公开市场上有很多股票可以选择。”
大型基金管理者面临的两难在于:增长迅猛的科技公司不愿公开出售股票,以至于市场专门给那些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创业公司起了一个名字——独角兽,以此来反映这些公司的美妙和神奇。包括专车公司Uber、租房网站Airbnb和贴图网站Pinterest在内的企业都已经获得了超过100亿美元的估值。
由于估值如此之高,加之投资者的大举抢筹,创造了专供早期投资者和员工变现相关股票的影子市场。过去几年,共同基金一直在场外观望。
现在,他们也开始跑步入市。“发生在公开市场之外的高速增长越来越多。”富达投资全球资本权益投资市场主管安德鲁·博伊德(Andrew Boyd)说。
以Uber为例,这家公司在最新一轮融资中获得了大约400亿美元的估值,高于2013年中的350亿美元。这一涨幅超过1000%,远高于标准普尔500指数同期28%的涨幅。
瞄准创富效应
然而,这些私有公司的估值暴涨所带来的创富效应主要集中在少数创业者、风险投资家和早期员工群体中。而更为广阔的公开市场基本被排除在外。
“创富效应非常明显,但只有很少人从中获得了金钱收益。”风险投资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管理合伙人兼COO斯科特·库珀尔(Scott Kupor)说。事实上,由于投资了很多“独角兽”,Andreessen Horowitz已经成为这少数获益者中的一员。
大型资产管理公司认为,他们正在扩大创富效应,让普通投资者也能分享巨额收益。尽管存在种种风险,但他们认为自己投资的这些公司规模很大,根基也很稳固,所以风险并不比类似规模的上市公司大多少。
“我们投资的不是在车库里创业的毛头小子,”富达投资的博伊德说,“而是拥有成百上千员工和数十亿美元收入的企业。”
虽然这些投资的金额都很大,但基金经理们表示,相关的共同基金持有的个股在他们的整体投资中占比很小,因此风险会进一步降低。例如,富达持有的Uber股票在其每只基金中的占比都不到1%。
当然,对投资者来说,这种比例令人喜忧参半:虽然退休金可以更加安全,但当Uber这样的公司实现1000%的涨幅时,他们却只能收获很小一部分利润。
并非新生事物
私有科技公司股票并非新生事物,但数量却从未如此之多,规模也从未如此之大。1990年代,当上市还是主流趋势时,企业创始人有时会将一部分股票放入交换基金中,以便用自己公司的股票换取其他创业公司的股票。
但如果要获得巨额回报,就必须被其他企业收购或者上市,这也可以解释1990年代的科技公司为何如此热衷IPO(首次公开招股)。
到了2000年代末期,随着创业公司保持私有状态的时间越来越长,企业创始人和风险投资家开始通过其他渠道变现股票,这同时也为早期员工打开了变现大门。
后来有了Facebook,这家公司曾经在私有市场获得过高达1000亿美元的估值,从而创造了一个庞大的私有股票市场。从大型对冲基金到小型投资者,很多人都持有了大量股票,最终迫使Facebook提前上市。
这一前车之鉴也促使很多企业特意限制了股东持有的股票数量。而真正促成这种现象的是挥金如土的投资者,正是他们提供的巨额资金使得企业可以避开公众市场的监督,比10年前的创业公司大幅推后上市计划。
投资者范围扩大
几乎所有的投资浪潮都会遵循相同的规律:最初局限在少数群体,随后会逐步扩大范围,而最早和最大的投资者也会逐渐寻找更多的方式来出售自己的股票,以便满足大众市场的需求。
外界对私有科技公司的兴趣已经达到了疯狂的地步,有意参与这一市场的投资者已经不再限于大型机构投资者,而是包含了一些只有数千美元资金的小散户。以私有股票交易所SharePost为例,这家公司去年启动了SharePost 100基金,只要有2500美元即可通过基金购买Jawbone和DocuSign等私有公司的股票。
这种模式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对刚入行的投资者来说,这种基金的股票都缺乏流动性,因此很难在正常环境下转移,甚至在利空消息发布时无法出售。另外,很多早期的大型投资者都拥有普通散户所无法企及的特权。例如,优先股股东往往可以率先出售股票,意味着当公司可以变现时,他们将抢在散户之前率先落袋为安。
另外,无论投资者的资金实力是大是小,都无法确保私有创业公司最终成为公开市场追捧的明星。“没人能保证这些公司能最终上市。”佛罗里达大学金融学教授杰伊·利特(Jay Ritter)说。(书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