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针对近期一些打车软件提供的“专车”服务,交通运输部表示,“专车”服务对满足运输市场高品质、多样化、差异性需求具有积极作用。各类“专车”软件公司应当遵循运输市场规则,承担应尽责任,禁止私家车接入平台参与经营,让使用“专车”服务的乘客更加安心、放心出行。
交通运输部的声明肯定了专车服务,但是也首次明确了” 禁止私家车接入平台参与经营”,即私家车通过挂靠、加盟约租车服务平台从事运营载客服务的就是“黑车”。
交通运输部的表态,让在专车市场耕耘多年的AA租车以及以租车起家的神州租车等一干专车都松了一口气,因为他们的车辆来源均为正规的租赁平台,司机均来自第三方劳务派遣。
但以打车软件起家、崇尚轻资产、依靠或多或少的第三方租赁车辆以及大量吸纳私家车而在专车领域野蛮生长的滴滴、快的而言,则是挨了当头一棒。因为,在它们的平台上实际上运营着诸多的私家车。
在交通运输部对专车服务表态一个月后,新浪科技对专车市场进行了市场调查。调查发现,现在滴滴、快的两家企业正帮助私家车进行“洗白”,以便让它们符合来自正规租赁公司的规定。
助私家车洗白
作为国内市场份额位居前列的打车公司,滴滴、快的从未公布过旗下专车的来源占比,在交通部的声明之后,对“有多少专车是私家车”的问题更是讳如莫深。
新浪科技调查发现,在交通运输部表态之后,两家打车软件平台上的私家车确实在大幅度减少,但是仍有用户表示,它们约到的大部分专车仍然是属于个人的私家车。
日前,20位每月至少使用5次专车服务的深度用户接受了新浪科技的调查。他们表示,在1月份之前“叫到的专车几乎全部是私家车”,1月份之后,这样的情况有所好转,但是真正属于第三方租赁平台专车仍是少数。
一位专车司机告诉新浪科技,快的和滴滴专车平台过去几周收紧了接入平台的政策,私家车只有先挂靠到租赁公司,拿到所谓的租赁合同之后,接受培训之后才能上路拉客。
对于如何能够取得这一纸合同,很多专车司机表达了同样的观点,滴滴、快的都有一些自己合作的租赁公司,“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租赁公司进行操作这个合同,当然这些公司究竟是不是正规,是不是有租赁资质,我们就不知道了,反正平台认,我们就这么做。”
对此快的一号专车表示,目前只和有营运资质的正规汽车租赁公司合作,一直是在现有法律框架下运营。
滴滴方面也表示,一直与正规的租赁公司进行合作,但是市面上也可能偶尔会存在私家车,滴滴目前也正与租赁公司加强合作,也配合各地监管部门,最大限度的保障专车来源能够合法安全化。
洗白私家车背后
多位接受问询的私家车司机不愿透露有关租赁公司的更多信息,但帮助私家车“洗白“背后,是因为快的、滴滴等打车平台不愿意一下子放弃过多的运营车辆。现在专车市场仍然处于抢夺份额阶段,快的和滴滴仍然需要依靠私家车获得野蛮生长。
据滴滴打车某不愿透露姓名的前员工透露,目前滴滴平台租赁车辆不足1000辆,而私家车则超过3000辆。如果一下减少这么多的私家车,滴滴专车的服务很难让用户满意。
通过“洗白“私家车的操作手法,滴滴和快的保证了专车的数量,让自己在竞争中仍然保持着优势,但是将车辆挂靠在第三方租赁公司的司机们可能就要面临着极大的风险。
专家指出,滴滴、快的旗下的一号专车等通过招募”私家车“挂靠或加盟的行为,本质上是为非法运营提供便利。同时,这样的合作方式,软件提供方与司机之间只是一种合作关系,并无合同上的约束力,私家车的收益根本就无从保证。而一旦这种挂靠第三方租赁公司的”洗白“的行为遭到禁止,这些私家车将只能进入”黑车“运营状态。
多位专车司机表示,他们都是自费花费数十万元购买的车辆,本以为能够借着运营专车多赚点钱,但是最近半年来,专车的生意并不好做。
“日子没那么好过咯,如果哪天打车平台说要彻底取消私家车,那我们只能自己去跑黑车、拉黑活了…”某专车司机刘师傅无奈地说。
赵占领律师对新浪科技表示,如果私家车通过挂靠在汽车租赁公司名下、再通过专车软件平台去运营,不论司机是否车主本人,是否租赁公司的员工,这种行为都是违规的,因为汽车租赁行业是管制行业,只有具备资质的企业的合规营运车辆才可从事租赁经营,车辆合规至少应该具备两点:车辆产权属于汽车租赁公司;申请了车辆指标并对车辆进行了备案。
事实上,滴滴、快的等公司依靠私家车挂靠租赁公司的“洗白“做法,只是利用现有政策,打了一场擦边球。这样的做法并不符合交通运输部的表态,未来有可能遭到交通部门的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