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5技术

就是要你懂Java中volatile关键字实现原理 - 五月的仓颉(3)

字号+ 作者:H5之家 来源:H5之家 2017-06-22 11:00 我要评论( )

IA- 32处理器提供有一个LOCK#信号,会在某些关键内存操作期间被自动激活,去锁定系统总线。当这个输出信号发出的时候,来自其他处理器或总线代理的控制请求将被阻塞。软件能够通过预先在指令前添加LOCK前缀来指定需

IA-32处理器提供有一个LOCK#信号,会在某些关键内存操作期间被自动激活,去锁定系统总线。当这个输出信号发出的时候,来自其他处理器或总线代理的控制请求将被阻塞。软件能够通过预先在指令前添加LOCK前缀来指定需要LOCK语义的其它场合。 在Intel386、Intel486、Pentium处理器中,明确地对指令加锁会导致LOCK#信号的产生。由硬件设计人员来保证系统硬件中LOCK#信号的可用性,以控制处理器间的内存访问。 对于Pentinum4、Intel Xeon以及P6系列处理器,如果被访问的内存区域是在处理器内部进行高速缓存的,那么通常不发出LOCK#信号;相反,加锁只应用于处理器的高速缓存。

为显式地强制执行LOCK语义,软件可以在下列指令修改内存区域时使用LOCK前缀。当LOCK前缀被置于其它指令之前或者指令没有对内存进行写操作(也就是说目标操作数在寄存器中)时,会产生一个非法操作码异常(#UD)。 【1】位测试和修改指令(BTS、BTR、BTC) 【2】交换指令(XADD、CMPXCHG、CMPXCHG8B) 【3】自动假设有LOCK前缀的XCHG指令
【4】下列单操作数的算数和逻辑指令:INC、DEC、NOT、NEG
【5】下列双操作数的算数和逻辑指令:ADD、ADC、SUB、SBB、AND、OR、XOR
一个加锁的指令会保证对目标操作数所在的内存区域加锁,但是系统可能会将锁定区域解释得稍大一些。
软件应该使用相同的地址和操作数长度来访问信号量(用作处理器之间发送信号的共享内存)。例如,如果一个处理器使用一个字来访问信号量,其它处理器就不应该使用一个字节来访问这个信号量。
总线锁的完整性不收内存区域对齐的影响。加锁语义会一直持续,以满足更新整个操作数所需的总线周期个数。但是,建议加锁访问应该对齐在它们的自然边界上,以提升系统性能:
【1】任何8位访问的边界(加锁或不加锁)
【2】锁定的字访问的16位边界
【3】锁定的双字访问的32位边界
【4】锁定的四字访问的64位边界
对所有其它的内存操作和所有可见的外部事件来说,加锁的操作都是原子的。所有取指令和页表操作能够越过加锁的指令。加锁的指令可用于同步一个处理器写数据而另一个处理器读数据的操作。

IA-32架构提供了几种机制用来强化或弱化内存排序模型,以处理特殊的编程情形。这些机制包括: 【1】I/O指令、加锁指令、LOCK前缀以及串行化指令等,强制在处理器上进行较强的排序 【2】SFENCE指令(在Pentium III中引入)和LFENCE指令、MFENCE指令(在Pentium4和Intel Xeon处理器中引入)提供了某些特殊类型内存操作的排序和串行化功能 ...(这里还有两条就不写了) 这些机制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使用。 总线上的内存映射设备和其它I/O设备通常对向它们缓冲区写操作的顺序很敏感,I/O指令(IN指令和OUT指令)以下面的方式对这种访问执行强写操作的排序。在执行了一条I/O指令之前,处理器等待之前的所有指令执行完毕以及所有的缓冲区都被都被写入了内存。只有取指令和页表查询能够越过I/O指令,后续指令要等到I/O指令执行完毕才开始执行。

反复思考IA-32手册对lock指令作用的这几段描述,可以得出lock指令的几个作用:

(1)中写了由于效率问题,实际后来的处理器都采用锁缓存来替代锁总线,这种场景下多缓存的数据一致是通过缓存一致性协议来保证的,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缓存一致性协议。 

 

缓存一致性协议

讲缓存一致性之前,先说一下缓存行的概念:

  • 缓存是分段(line)的,一个段对应一块存储空间,我们称之为缓存行,它是CPU缓存中可分配的最小存储单元,大小32字节、64字节、128字节不等,这与CPU架构有关。当CPU看到一条读取内存的指令时,它会把内存地址传递给一级数据缓存,一级数据缓存会检查它是否有这个内存地址对应的缓存段,如果没有就把整个缓存段从内存(或更高一级的缓存)中加载进来。注意,这里说的是一次加载整个缓存段,这就是上面提过的局部性原理
  • 上面说了,LOCK#会锁总线,实际上这不现实,因为锁总线效率太低了。因此最好能做到:使用多组缓存,但是它们的行为看起来只有一组缓存那样。缓存一致性协议就是为了做到这一点而设计的,就像名称所暗示的那样,这类协议就是要使多组缓存的内容保持一致

    缓存一致性协议有多种,但是日常处理的大多数计算机设备都属于"嗅探(snooping)"协议,它的基本思想是:

    所有内存的传输都发生在一条共享的总线上,而所有的处理器都能看到这条总线:缓存本身是独立的,但是内存是共享资源,所有的内存访问都要经过仲裁(同一个指令周期中,只有一个CPU缓存可以读写内存)。
    CPU缓存不仅仅在做内存传输的时候才与总线打交道,而是不停在嗅探总线上发生的数据交换,跟踪其他缓存在做什么。所以当一个缓存代表它所属的处理器去读写内存时,其它处理器都会得到通知,它们以此来使自己的缓存保持同步。只要某个处理器一写内存,其它处理器马上知道这块内存在它们的缓存段中已失效。

    MESI协议是当前最主流的缓存一致性协议,在MESI协议中,每个缓存行有4个状态,可用2个bit表示,它们分别是:

    这里的I、S和M状态已经有了对应的概念:失效/未载入、干净以及脏的缓存段。所以这里新的知识点只有E状态,代表独占式访问,这个状态解决了"在我们开始修改某块内存之前,我们需要告诉其它处理器"这一问题:只有当缓存行处于E或者M状态时,处理器才能去写它,也就是说只有在这两种状态下,处理器是独占这个缓存行的。当处理器想写某个缓存行时,如果它没有独占权,它必须先发送一条"我要独占权"的请求给总线,这会通知其它处理器把它们拥有的同一缓存段的拷贝失效(如果有)。只有在获得独占权后,处理器才能开始修改数据----并且此时这个处理器知道,这个缓存行只有一份拷贝,在我自己的缓存里,所以不会有任何冲突。

    反之,如果有其它处理器想读取这个缓存行(马上能知道,因为一直在嗅探总线),独占或已修改的缓存行必须先回到"共享"状态。如果是已修改的缓存行,那么还要先把内容回写到内存中。

     

    由lock指令回看volatile变量读写

    相信有了上面对于lock的解释,volatile关键字的实现原理应该是一目了然了。首先看一张图:

    工作内存Work Memory其实就是对CPU寄存器和高速缓存的抽象,或者说每个线程的工作内存也可以简单理解为CPU寄存器和高速缓存。

    那么当写两条线程Thread-A与Threab-B同时操作主存中的一个volatile变量i时,Thread-A写了变量i,那么:

    Thread-B读取变量i,那么:

  • Thread-B发现对应地址的缓存行被锁了,等待锁的释放,缓存一致性协议会保证它读取到最新的值
  • 由此可以看出,volatile关键字的读和普通变量的读取相比基本没差别,差别主要还是在变量的写操作上。

     

    后记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css3+javascript旋转的3d盒子 - 当年华褪去生涩

      css3+javascript旋转的3d盒子 - 当年华褪去生涩

      2017-06-15 14:02

    • 谈一谈Java8的函数式编程 (一) - 祈求者-

      谈一谈Java8的函数式编程 (一) - 祈求者-

      2017-05-25 14:01

    • [JavaScript]自执行函数 - CN_Simo

      [JavaScript]自执行函数 - CN_Simo

      2017-05-25 12:01

    • Docker+SpringBoot+Mybatis+thymeleaf的Java博客系统开源啦 - 13韩

      Docker+SpringBoot+Mybatis+thymeleaf的Java博客系统开源啦 - 13韩

      2017-05-15 16:00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