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5技术

跨平台技术开发--HTML5

字号+ 作者:H5之家 来源:H5之家 2015-09-13 14:19 我要评论( )

HTML5的优点在于可以进行跨平台的应用。关于HTML5的应用,可以很轻易地移植到UC的开放平台、Opera的游戏中心、Facebook应用平台,甚至可以通过封装的技术发放到AppStore或Google Play上,所以它的跨平台非常强大,也是大多数人对HTML5有兴趣的主要原因。 概

    HTML5的优点在于可以进行跨平台的应用。关于HTML5的应用,可以很轻易地移植到UC的开放平台、Opera的游戏中心、Facebook应用平台,甚至可以通过封装的技术发放到App Store或Google Play上,所以它的跨平台非常强大,也是大多数人对HTML5有兴趣的主要原因。

 

概述
    HTML5是HTML下一个主要的修订版本,现在仍处于发展阶段。目标是取代1999年所制定的HTML 4.01和XHTML 1.0 标准,以期能在互联网应用迅速发展的时候,使网络标准达到符合当代的网络

需求。广义论及HTML5时,实际指的是包括HTML、CSS和JavaScript在内的一套技术组合。它希望能够减少浏览器对于需要插件的丰富性网络应用服务(plug-in-based 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RIA),如Adobe Flash、Microsoft Silverlight,与Oracle JavaFX的需求,并且提供更多能有效增强网络应用的标准集。
 
    具体来说,HTML5添加了许多新的语法特征,其中包括, , 和元素,同时集成了SVG内容(SVG英语:Scalable Vector Graphics可缩放矢量图形,是基于可扩展标记语言(XML),用于描述二维矢量图形的一种图形格式)。这些元素是为了更容易的在网页中添加和处理多媒体和图片内容而添加的。其它新的元素包括“<section>”, “<article>”, “<header>”, 和“<nav>” ,是为了丰富文档的数据内容。新的属性的添加也是为了同样的目的。同时也有一些属性和元素被移除掉了。一些元素,像,像“<a>”, “<cite>”和“<menu>”被修改被修改,重新定义或标准化了。同时APIs(英语: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和DOM(英语:Document Object Model,文档对象模型)已经成为HTML5中的基础部分了。HTML5还定义了处理非法文档的具体细节,使得所有浏览器和客户端程序能够一致地处理语法错误。

发展历史与现状
    HTML标准自1999年12月发布的HTML4.01后,后继的HTML5和其它标准被束之高阁,为了推动Web标准化运动的发展,一些公司联合起来,成立了一个叫做 Web Hypertext Application Technology Working Group (WHATW:Web超文本应用技术工作组) 的组织。WHATWG 致力于 Web 表单和应用程序,而 W3C(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万维网联盟) 专注于 XHTML 2.0。

HTML 5草案的前身名为Web Applications 1.0,是在2004年由WHATWG提出,再于2007年获W3C接纳,并成立了新的HTML工作团队。在2008年1月22日,第一份正式草案发布。WHATWG表示该规范

是目前仍在进行的工作,仍须多年的努力。2012年12月17日,万维网联盟(W3C)正式宣布凝结了大量网络工作者心血的HTML5规范已经正式定稿。根据W3C的发言稿称:“HTML5是开放的Web网

络平台的奠基石。”
目前支持的浏览器包括Firefox(火狐浏览器),IE9及其更高版本,Chrome(谷歌浏览器),Safari,Opera等;国内的傲游浏览器(Maxthon),以及基于IE或Chromium(Chrome的工程版或

称实验版)所推出的360浏览器、搜狗浏览器、QQ浏览器、猎豹浏览器等国产浏览器同样具备支持HTML5的能力。
 
尽管HTML5已经在网络开发人员中非常出名了,但是它成为主流媒体的一个话题还是在2010年的4月,当时苹果公司的CEO乔布斯发表一篇题为“对flash的思考”的文章,指出随着HTML5的发展,观看视频或其它内容时,Adobe Flash将不再是必须的。这引发了开发人员间的争论,包括HTML5虽然提供了增强的功能,但开发人员必须考虑到不同浏览器对标准不同部分的支持程度的不同,以及HTML5和Flash间的功能差异。
 
HTML 5的标准草案目前已进入W3C制定标准5大程序的第1步。负责编纂标准格式文件的Google员工Ian Hickson预期,可能得等到2012年才会推出建议候选版(W3C Candidate Recommendation),并在2022年才会成为 W3C 推荐标准(W3C Recommendation)。
 
Google公司负责开发Android的Andy Rubin在AllThingsD亚洲大会上表示html5还远不能为不同的移动操作系统提供不同的程序。

HTML5和Canvas 2D规范的制定已经完成,尽管还不能算是W3C标准,但是这些规范现在已经功能完整,企业和开发人员有了一个稳定的执行和规划目标。  
W3C首席执行官Jeff Jaffe表示:“从今天起,企业用户可以清楚地知道,他们能够在未来依赖HTML5。”HTML5是开放Web标准的基石,它是一个完整的编程环境,适用于跨平台应用程序、视频和动画、图形、风格、排版和其它数字内容发布工具、广泛的网络功能等等。  
为了减少浏览器碎片、实现在所有HTML工具的应用,W3C从今天开始着手W3C标准化的互操作性和测试。和之前宣布的规划一样,W3C计划在2014年完成HTML5标准。  
HTML工作组还发布了HTML5.1、HTML Canvas 2D Context、Level 2以及主要元素的草案,让开发人员能提前预览下一轮标准。


特性  
A. 语义特性(Class:Semantic)   
HTML5赋予网页更好的意义和结构。更加丰富的标签将随着对RDFa的,微数据与微格式等方面的支持,构建对程序、对用户都更有价值的数据驱动的Web。  
B. 本地存储特性(Class: OFFLINE & STORAGE)   
基于HTML5开发的网页APP拥有更短的启动时间,更快的联网速度,这些全得益于HTML5 APP Cache,以及本地存储功能。Indexed DB(html5本地存储最重要的技术之一) 和API说明文档。
 
C. 设备兼容特性 (Class: DEVICE ACCESS)   
从Geolocation 功能的API文档公开以来,HTML5为网页应用开发者们提供了更多功能上的优化选择,带来了更多体验功能的优势。HTML5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数据与应用接入开放接口。使外部应

用可以直接与浏览器内部的数据直接相连,例如视频影音可直接与microphones及摄像头相联。
  
D. 连接特性(Class: CONNECTIVITY)   
更有效的连接工作效率,使得基于页面的实时聊天,更快速的网页游戏体验,更优化的在线交流得到了实现。HTML5拥有更有效的服务器推送技术,Server-Sent Event和WebSockets就是其中

的两个特性,这两个特性能够帮助我们实现服务器将数据“推送”到客户端的功能。  
 
E. 网页多媒体特性(Class: MULTIMEDIA)   

支持网页端的Audio、Video等多媒体功能,它们为开发者提供了一套通用的、集成的、脚本式的处理音频与视频的API,而无需安装任何插件,

与网站自带的APPS,摄像头,影音功能相得益彰。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HTML5 进阶系列:拖放 API 实现拖放排序 - _林鑫

    HTML5 进阶系列:拖放 API 实现拖放排序 - _林鑫

    2017-05-02 11:02

  • HTML5 进阶系列:indexedDB 数据库 - _林鑫

    HTML5 进阶系列:indexedDB 数据库 - _林鑫

    2017-04-27 14:02

  • HTML5 高级系列:web Storage - _林鑫

    HTML5 高级系列:web Storage - _林鑫

    2017-04-27 14:01

  • HTML5和CSS3 - 奔跑在起跑线佼佼者

    HTML5和CSS3 - 奔跑在起跑线佼佼者

    2017-04-20 13:00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