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第一段WinPhone的发展过程来看,其实在内核和技术上WinPhone 7并没有比Windows Mobile高出多少,而更像是改了一个UI的系统,而WinPhone 7到WinPhone 8才是真正的改变。而微软着急推出WinPhone 7是为了一个姿态,也让用户习惯Metro UI以及App的积累,虽然不能升级,但是App反正都是托管代码,Winphone 8还是可以运行WinPhone 7的应用的。从这个角度考虑,WinPhone 7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仓促推出的短期版本,也就注定了它悲剧的命运。
微软在宣布的时机选择上也是非常重要的,当时恰逢 Lumia 系列的销量上升,并且诺基亚在大陆趁势推出了更高端的Lumia 900手机,才推出一个多月,微软就宣布老款手机不支持升级。关键还在于当时离WinPhone 8正式推出还有四个多月的时间,这四个多月诺基亚是何等的尴尬,让消费者买不能升级的Lumia,还是劝我们买两百一个的功能机呢。
不管不能升级是因为系统内核的原因、成本的考虑还是其他商业上的目的,微软这样的做法完全伤透了所有使用WinPhone 7产品的用户。虽然损失的这部分用户的份额不大,但是这部分早期用户实际上会有比表面上的市场份额更大的能量。早期的WinPhone 7产品并不便宜,而且系统上不是很完善,很多使用WinPhone都是对数码产品比较熟悉的用户,他们可能是周边同事朋友购机的顾问,这部分用户对其他人有强烈的带动作用,所以损失这部分用户其实是非常可惜且影响十分恶劣的。
另外,不能升级也会对尚未购买WinPhone 手机的用户产生影响。我在使用Lumia 800过程中,公司有不同的同事表达对这款手机的喜爱,并且有意愿购买WinPhone 手机,但是自从不能升级之后,没有一个朋友准备购买WinPhone手机,并且对使用WinPhone手机的用户或多或少表现出一点不理解的眼神。几乎所有第一次发现我使用的是WinPhone手机的朋友,问出的第一句话就是,听说这个手机不能往上升级了。
微软对用户需求的无视
从WinPhone推出的第一天起,就伴随着大量的吐槽,而微软在系统改进上的速度比蜗牛还要慢。我们看几个典型的例子:
通知中心
通知中心目前应该算是只能操作系统的标配,但是WinPhone却没有。所以可能会出现的场景是,有通知时在顶部一闪而过,没来得及点击后你就没法知道他通知的是什么,你永远不知道刚才是哪个应用通知了你。有些应用可能会在磁贴上有个小的数字提示有通知,但是前提是必须将这个应用固定到首页。
那么为什么微软为什么不在WinPhone 7中就将通知中心做进去呢。微软的Metro的设计理念是动态磁贴(即Live Tiles)来实现通知中心的功能,有通知时实现通知的内容呈现在磁贴上。但是大部分应用都没有实现这样的功能,基本有消息时只会显示一个数字,没有通知的信息,如果想知道具体的内容仍然要启动应用才能看到。另外一个限制是必须固定到首页的应用才能实现动态磁贴,对于没有固定到首页的应用如果没有点中一闪而过的通知,那就没地方可以看到通知了。
没有通知中心还有个特别不顺手的地方,无法一键开关Wifi,蓝牙、网络、GPS等功能,需要到找到设置里面的相应页面才能开关。直接的后果就是很长一段时间在微软的MarketPlace中相应的一键设置软件的下载量长期占据前十名中的好几名。
微软在后期也确认将会增加通知中心,不过这已经是14年4月随着WinPhone 8.1才推出,离WinPhone的第一版已经过去了四年的时间。微软曾经给出解释称是资源不足,导致没有在WinPhone 8中搭载通知中心,但是我是不相信一个有着10万人的公司,会因为资源不足导致对市场的反应如此之慢,只能说明微软的官僚主义已经深入到骨髓。
音量无法单独调节
WinPhone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所有音量都只有一个值,就是说你的电话铃声和各种app的声音是一样的,无法实现铃声,应用,系统铃声音量的分开调节。在我实际的使用中,经常在玩游戏时静音,如果游戏结束时忘记把音量调回来的话,那么一整天手机都是出于静音状态,我也因此漏接过许多电话。这个问题也经过了漫长的等待之后,直到WinPhone 8 GDR3版本才修复,别问我为什么记得这么清楚,你们有过那种等待好几年终于如愿的感受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