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Query技术

郑麦7698审定:小麦育种在遗憾中“变性”!

字号+ 作者:H5之家 来源:H5之家 2017-05-30 16:05 我要评论( )

在经历一次近似装模做样的品种名称公示之后,2012年12月27日农业部发布了1877号品种审定公告。在1877号公告中,郑麦7698出现在了品种审定名录之中。顺利通过审定,一如当初该育种人向媒体透露的那样。 但是,此次审定公告中审定通过的郑麦7698,显然与2011年



  在经历一次近似装模做样的品种名称公示之后,2012年12月27日农业部发布了1877号品种审定公告。在1877号公告中,郑麦7698出现在了品种审定名录之中。顺利通过审定,一如当初该育种人向媒体透露的那样。

  但是,此次审定公告中审定通过的郑麦7698,显然与2011年河南省农业厅审定通过的郑麦7698有着很大的不同。通过品种审定公告比对发现:2011 年河南省审定的郑麦7698为弱春性小麦品种,而出现在农业部审定公告中的郑麦7698则是一个半冬性品种。除了种性有着明显之不同外,该品种的苗期表现、抗病性指标、产量表现等又有着许多不同之处。对此,农业部种子局的某官员也认为:种性不同,实在不该!

  针对此情形,笔者致信河南省农业厅负责品种审定的有关人士询问。但只有一位既是小麦专家又兼具品种审定业务管理的人士,给出了一个“很雷人”的答复:最好问问育种人。其他人等,未予以说明和答复。

  考虑到即便问问育种人,也难以得到真正的回应,笔者就暂时不打算问问该品种的育种人了。我期待未来有一天,该育种人或河南省农科院会主动给我一个答复。

  如此不着调的事情,竟发生在2012年即将结束的日子里。难道是,送给即将结束的种子执法年最后一个礼物吗?随着,1877号公告的发布,曾经在河南种业业界盛传的品种审定时该育种家为通过审定“故意”让参试品种“站错队”的传闻再度浮出水面。

  难道果真如此吗?

  早在郑麦7698在河南省农业厅组织的品种参试期间,就有人透露:郑麦7698作为一个半冬性品种,选择在春水组参试是错误而又荒唐的。违背了一个育种家,应有的科学精神。对此言论,笔者一直半信半疑。尤其是对“该育种单位为让品种尽快获得加紧通过,而不择手段”的评论更不敢认同。

  待到1877号公告发布,此前围绕该品种在河南省通过审定的一些说法,现在看来绝非空穴来风!

  在河南省2011年审定的小麦品种中,除去旱地小麦和黑小麦品种外,半冬性品种只有两个,而弱春性小麦品种为6个。在以往的河南省小麦品种审定中,半冬性品种一直占据着较大的份额。造成2011年小麦品种格局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被一些育种专家和管理人士归纳为:过去在冬水组做对照的豫麦49被产量更高的周麦18代替所致。由于春水组对照的小麦品种偃展4110的产量要远低于周麦18,因此,一些产量上难以超越周麦18的半冬性品种,便选择故意“站错队” 加入了春水组的参试队伍。说白了:就是通过掩盖品种的真实种性,得以尽快通过审定。这些品种,实际上就是种业版的“祝英台”。

  之所以从参试一开始到最后在河南省审定便被人不断爆出“负面”消息,农业部1877号文似乎给出了一份答案。

  但是,还有一个令人不解的是:1877号公告中显示:郑麦7698在农业部组织的试验中参加的是冬水组的试验,且对照品种是周麦18.郑麦7698在试验中的产量必须是超过了周麦18,否则不会得以通过。那么,这让人如何解释呢?难道相隔两年,郑麦7698不仅“变了性”而且产量还显著提高了吗?

  我们试图通过郑麦7698在河南省和农业部组织的两个参试中的产量数据,找到答案。

  在郑麦7698参试的三年(2207年至2010年)的产量数据分别是:506.0kg、491.7、491.4,这三个数值全部超过春水组偃展 4110。同期偃展4110的产量数据为:484.09kg、452.36kg、452.1kg;同期,冬水组对照品种周麦18的产量为:532.68kg、503.42kg、482.25kg(以许科316对照数据推算出)。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2007年时的郑麦7698如果选择加入冬水组参试的话,无疑它是不会再进入到生产试验的阶段的,在河南省审定通过也就无从谈起!

  在郑麦7698参加的国审小麦试验中,三年(2009年至1012年)的产量数据分别为:513.3kg、581.4kg、499.7kg,同期对照品种周麦18的产量分别为:498.35kg、562.28kg、487.04kg。

  从三年国审试验的产量数据看,郑麦7698确实超过了对照郑麦18.与此同时,种性也进行了彻底改变。加上其它性状的变化说明,国审的郑麦7698已经和豫审的7698是两个不同的品种了。既然如此,国审时就不应该再用郑麦7698这个名字了。品种性状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品种名称不改,岂不意味着变相承认了当初种业界一些人士对这个品种乃至育种家的“抹黑”。

  在河南省2012年审定通过的小麦品种中,郑麦0856的品种来源与郑麦7698完全一致。不仅如此,郑麦0856也是作为半冬性品种审定通过的。事实上,无论郑麦7698还是郑麦0856,本质上同属于同质化的品种。连同今年河南省审定的若干半冬性品种一样,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突破!因为,即便是周麦18,在实际应用中也已经是日薄西山正在快速的降落。搞笑的是,周麦18还在继续成为河南省及农业部小麦冬性品种的审定对照。当然,一旦河南省或农业部把百农AK58作为对照的话,那些高杆小麦品种的育种人,肯定会气得背过气去!

  实际上有很多河南省小麦育种家选育的品种在河南省往往难以通过。取道国审,早已成为一条“捷径”。这其中就包含有:因为对照品种提高难以通过,而“不得不”选择参加国审的小麦品种。而这些品种,在实际推广应用中大多因难以被市场和农民接受,最终沦为一个个“壳”品种。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造成此类现象的原因,表面上可以归结为国家审定小麦品种中的对照品种低于河南省的对照品种标准。但实际上则缘于品种审定的制度本身存在着若干重大问题。其中,部门利益作祟以及腐败加剧是绑架品种审定制度的突出问题。

  还有一个事实就是,郑麦7698在河南省一些地区推广过程中也已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据一位出席过郑麦7698在方城县示范区参观活动的专家介绍:郑麦7698,在方城县示范区表现出了赤霉病严重发生的情形。而高感赤霉病的性状,并没有在豫审郑麦7698的公告中显示。

  2011年秋季,滑县万古镇镇政府一些干部会同当地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强行推广郑麦7698。尽管,当时该批次小麦种子连生产许可证都没有,期间也曾遭遇过强烈抵制;打着“小麦良种补贴”名义的郑麦7698小麦种子,还是强行在当地得以推广种植。在今年滑县整体小麦产量丰收的情况下, 被强行推广种植的郑麦7698却因为病害严重发生了大面积的减产。有的农户,亩均产量只有500斤上下。此事,最终引发万古镇农民上访告状。

  郑麦7698在实际推广过程中进行的方式,也完全有别于河南省农科院其他品种。从事公益性育种研究的育种专家,亲临一线进行推广。尽管不遗余力的推广,但是效果并不能如愿。由于病害重致使产量上不去,并没有被更多的农民接受。无论推广面积还是推广速度,郑麦7698与此前的郑麦9023根本无法相比。令人遗憾的是:在本世纪初河南省农科院诞生出几个绝世品种之后,河南省农科院似乎在新品种的推出上越发显得力不从心!

  郑单958之后,不再有后续的可以一统天下的玉米品种出现;豫杂35之后,不再有可以比肩的棉花品种出现;郑麦9023之后,不再有可以傲视群雄的小麦品种出现;远杂9102之后,不再有可以引以自豪地花生品种出现。可是却出现了一大批,可以用来沽名钓誉的品种,可以用来争取项目资金的品种,可以用来“卖壳”的品种,可以用来粉饰政绩的品种!

  好品种数量的绝对性缺失,是整个中国种业面临的一个共同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显然不会因为短期内加大投入、多搞几个课题、多上几个项目、多建几个实验室就能得以解决。

  用资金堆积的办法试图尽快研发出好品种,要么是幻想要么是欺骗!

  育种工作,需要更多的潜心尽力的投入!如果一个育种家不是更多的出现在实验室或试验田里,而是更多的出现在品种审定和商业推广活动中,那么真正意义上的好品种的出现恐怕将更是遥遥无期!

  郑麦7698在审定中更多的传递出育种单位迫不及待的心情,为什么?难道是因为项目资金投入太多,而急于出成果以回应有关各方的质疑吗?

  河南省农科院和有关专家为了郑麦7698得以审定通过而采取的如此做法,是不是还因为太过于浮躁和急功近利?

  郑麦7698的育种人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曾说过:“小麦新品种选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选择过程中,有时候,人们所期望的性状未必能结合在一起,(因此)就必须放弃某些东西,最终育成的品种总会有些不足;采用的某些技术、方法,不是很完美也会导致遗憾发生。‘郑麦9023’如果耐寒性、抗倒伏性再好一点就更好了。”

  郑麦7698在河南省得以审定,是不是使用的方法“不是很完美”?是不是充满了很多“遗憾”?

  怯怯地问一下河南省农科院:针对郑麦7698的“变性”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小麦育种在遗憾中“变性”!(李鑫)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