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jax的协同学习虚拟社区的设计研究
CAJ全文下载
分享到:
作 者: 吴新刚
来 源: 南京师范大学 2011年
摘 要: 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不断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虚拟社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让信息不对称的传统课程教学得到了改善,师生之间的交互不再受时空限制,一定程度上提高的教和学的效率、效果和效益。随着用户规模不断扩大、数据量不断增长,同时受到传统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束缚,虚拟社区在教育应用的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来提升其效能。 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和在线调研等方法,分析得出当前虚拟社区教育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着重知识管理,缺少深度互动;强调表征方法,缺乏信息聚合;突出个体学习,忽视群体操作。再对新型的学习技术系统概念框架——协同学习理论进行分析解读,为解决虚拟社区教育应用过程中凸显的问题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支持;在分析虚拟社区已有问题和解析协同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协同学习虚拟社区的概念(在协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设计开发,具有相同学习兴趣和目标的学习者、助学者会同学习内容能够利用其提供的虚拟交流空间和工具深度互动,进行知识的共享、汇聚和创新,实现个体学习目标和创造集体智慧的学习技术系统平台)及其简约模型,并将Ajax技术与传统的Web开发技术进行比较分析,得出虚拟社区系统设计中,Ajax在交互设计和提升用户体验上的优势,在虚拟社区的系统设计过程中Ajax设计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当前教育领域内虚拟社区面临的问题。 以协同学习虚拟社区为目标,对案例“视觉文化与信息技术”虚拟社区进行整合升级和重新设计,并将Ajax应用到案例设计的过程中,以为当前面临整合升级的类似虚拟社区提供设计理念和实践方法的参考。
关 键 词:
学位级别: 硕士
所属学科馆:
信息科技馆
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馆
数据库类型:
目 录
摘要
3-4
Abstract
4-5
目录
5-7
图表目录
7-8
第1章 绪论
8-13
1.1 研究背景
8
1.2 研究现状
8-10
1.2.1 虚拟学习社区研究现状
8-10
1.2.2 协同学习理论研究现状
10
1.3 研究内容与目标
10-11
1.3.1 研究内容
10-11
1.3.2 研究目标
11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1-13
1.4.1 研究思路
11
1.4.2 研究方法
11-12
1.4.3 可行性分析
12-13
第2章 虚拟社区教育应用的现状分析
13-17
2.1 虚拟社区教育应用的研究现状
13
2.2 虚拟社区教育应用的问题分析
13-15
2.2.1 着重知识管理,缺少深度互动
14
2.2.2 强调表征方法,缺乏信息聚合
14-15
2.2.3 突出个体学习,忽视群体操作
15
2.3 虚拟社区教育应用的发展趋势
15-17
第3章 协同学习对虚拟社区建设的启示
17-25
3.1 协同学习解析
17-19
3.1.1 协同学习的内涵
17-18
3.1.2 相关概念辨析
18-19
3.2 协同学习的理论基础
19-21
3.2.1 场域理论——结构支持
19-20
3.2.2 知识管理——动力支持
20
3.2.3 建构主义——情境支持
20-21
3.3 协同学习对虚拟社区建设的启示
21-25
3.3.1 提高信息之间的关联度
21-22
3.3.2 加强系统间的协同作用
22-24
3.3.3 丰富群体思维操作工具
24-25
第4章 基于AJAX的协同学习虚拟社区设计探索
25-34
4.1 协同学习虚拟社区及其简约模型
25-27
4.1.1 协同学习虚拟社区的内涵意义
25
4.1.2 协同学习虚拟社区的要素分析
25-26
4.1.3 协同学习虚拟社区的简约模型
26-27
4.2 AJAX对协同学习虚拟社区的支持
27-31
4.2.1 Ajax简介及其应用原理
27-31
4.2.2 Ajax交互设计的优势
31
4.3 AJAX应用的经典案例
31-34
4.3.1 Gmail邮件系统
32
4.3.2 Amazon钻石搜索
32-34
第5章 设计案例:"视觉文化与信息技术"协同学习虚拟社区
34-51
5.1 案例现状分析
34-37
5.1.1 "视觉文化与信息技术"虚拟社区简介
34-35
5.1.2 "视觉文化与信息技术"系统结构分析
35-37
5.2 案例整合升级方案
37-44
5.2.1 系统整体结构
37-38
5.2.2 数据迁移与整合
38-39
5.2.3 系统实现相关技术
39-44
5.3 协同模块设计
44-47
5.3.1 个别化学习模块
44
5.3.2 群体操作模块
44-45
5.3.3 激励机制模块
45-46
5.3.4 智能化答疑模块
46
5.3.5 信息聚合模块
46-47
5.4 AJAX的应用举例
47-51
5.4.1 微链接
47-48
5.4.2 动态搜索
48-49
5.4.3 页面重新布置
49-51
第6章 研究结论及后续发展
51-53
6.1 研究结论
51
6.2 后续发展
51-53
参考文献
53-56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56-57
致谢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