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Jax技术

聚光灯下的ajax:ajax技术概述

字号+ 作者:H5之家 来源:H5之家 2015-09-30 17:15 我要评论( )

ajax技术是目前在浏览器中通过javascript脚本可以使用的所有技术的集合。ajax并没有创造出某种具体的新技术,它所使用的大多数技术都是在很多年以前就已经存在

    ajax技术是目前在浏览器中通过javascript脚本可以使用的所有技术的集合。ajax并没有创造出某种具体的新技术,它所使用的大多数技术都是在很多年以前就已经存在了,然而ajax以一种崭新的方式来使用所有的这些技术,使得古老的b/s方式的web开发焕发了新的活力,迎来了第二个春天。

  ajax技术是目前在浏览器中通过javascript脚本可以使用的所有技术的集合。ajax并没有创造出某种具体的新技术,它所使用的大多数技术都是在很多年以前就已经存在了,然而ajax以一种崭新的方式来使用所有的这些技术,使得古老的b/s方式的web开发焕发了新的活力,迎来了第二个春天。

  具体来说,ajax基于下列这些核心技术:

  可以看出,除了xmlhttprequest以外,所有的技术都是目前已经广泛使用,得到了广泛理解的基于web标准的技术。而xmlhttprequest虽然尚未被w3c采纳,其实已经是一个事实上的标准了。几乎所有主流的浏览器,例如ie、firefox、netscape、opera、safari全部都支持这个技术。所以ajax就是目前做web开发最符合标准的技术。上述的所有技术都已经可以在浏览器中使用,因此用户不需要安装任何额外的软件(只需要有一个浏览器,例如ie),就可以运行任何符合标准的ajax应用。这对于ajax技术的普及、降低ajax应用部署和维护的成本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随着浏览器的发展,更多的技术还会被添加进ajax的技术体系之中。例如,目前firefox浏览器的最新版本已经可以直接支持矢量图形格式svg。firefox已经可以支持javascript 2.0(对应ecmascript 4.0规范)中的e4x(javascript的xml扩展)。firefox、opera、和safari浏览器还可以支持canvas(也是web applications1.0规范的一部分),网上已经有人开发出了使用canvas技术制作的3d射击游戏的演示。但是因为这些技术目前还没有得到市场占有率最高的ie浏览器的支持,目前只能被应用在一些有限的场合(例如,在企业/机关内部,可以要求用户只使用firefox浏览器)。

  在上述的这些ajax的核心技术中,最核心的技术就是xmlhttprequest。它最初的名称叫做xmlhttp,是微软公司为了满足web开发者的需要,1999年在ie5.0浏览器中率先推出的。后来这个技术被上述的规范命名为xmlhttprequest。它正是ajax技术所以与众不同的地方。简而言之,xmlhttprequest为运行在浏览器中的javascript脚本提供了一种在页面之内与服务器通信的手段。页面内的javascript可以在不刷新页面的情况下从服务器获取数据,或者向服务器提交数据。而在这个技术出现之前,浏览器向服务器提交数据只能通过html表单的提交,从服务器获取数据只能通过点击一个超链接,这些操作一般都会带来一次全页面的刷新。

  xmlhttprequest的出现为web开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可能性,甚至整个改变了人们对于web应用由什么来组成的看法。在这个技术出现之前,由于技术上的限制,人们认为web应用就是由一系列连续切换的页面组成的。因此整个web应用被划分成了大量的页面,其中大部分是一些很小的页面。用户大部分的交互都需要切换并且刷新整个页面,而在这个过程中(下一个页面完全显示出来之前),用户只能呆呆地等着,什么事都做不了。这就是我们所习以为常的web应用,在10年以前就是这个样子。然而xmlhttprequest技术的出现使得我们终于可以打破这种笨拙的开发模式,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做web开发,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交互体验。大量的探索者(自豪的说,也包括笔者在内)以xmlhttprequest技术为基础,将一些古老的web技术重新包装整合。经过了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2005年开花结果。在这一年的2月,出现了一个新的术语ajax,来描述这样一类的技术和开发方式。

  与传统的web开发不同,ajax并不是以一种基于静态页面的方式来看待web应用的。从ajax的角度看来,web应用仅由少量的页面组成,其中每个页面其实是一个更小型的ajax应用。而一些简单的ajax应用,例如一个简单的rss阅读器,甚至只有一个页面。每个页面上面都包括有一些使用javascript开发的ajax组件。这些组件使用xmlhttprequest对象以异步的方式(就是不需要打断用户操作的后台方式)与服务器通信,从服务器获取需要的数据后,使用dom api来更新页面中的一部分内容。因此ajax应用与传统的web应用的区别主要在3个地方:

  由此可见,ajax使得web应用更加动态,带来了更高的智能,并且提供了表现能力丰富的ajax ui组件。这样一类新型的web应用叫做ria(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应用。除了ajax,还包括有flash等等技术。

  与1990年代末的dhtml相比,ajax更加强调符合真正的web标准的开发方式。ajax对于现有的基于web标准的技术的利用程度比dhtml高出了很多。而dhtml当初昙花一现,随后声名狼藉,最终彻底失败的最大原因就在于其开发者大多不重视基于真正的web标准来做开发。

  dhtml其实是浏览器大战的时代微软和netscape为了吸引眼球而制造的一个名词,并没有得到w3c的认可。并且经常被开发人员滥用,制造出一大堆不符合真正的web标准的javascript脚本和html标记,常常只能运行在某种特定的浏览器中(主要是ie)。dhtml总是过于注重各种花哨的视觉效果,而ajax所最为关注的问题则是真正改善web应用可用性,这正是ajax技术诞生的使命,甚至也正是javascript脚本语言诞生的使命。

  跨浏览器自然是web应用可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基于真正的web标准来做开发,才有可能跨浏览器为用户提供一致的交互体验。而跨浏览器仅仅是基于真正的web标准做开发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唯有这样,才能建造出向后兼容的web应用。向后兼容的意思就是我们今天建造的web应用,当明天用户都使用浏览器的新版本(例如ie 7.0)之后,不必做任何修改就能够直接运行在这些新版本上。这样可以降低web应用的维护成本,并且对于改善可用性、使用户获得更好的交互体验也会很有帮助。做过多年web开发的开发者都知道,以前专门为ie 5.0开发的web应用,不加以修改和重新测试就运行在ie 6.0上是很困难的。在这里就是没有做到向后兼容,ajax技术会使得这些问题都不再存在。此外,基于真正的web标准做开发,才能充分地利用web标准发展的各项成果(例如上述的svg、e4x等符合标准的技术),利用最先进的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交互体验。

  ajax技术的背后有两个推动力:web标准的成熟、软件可用性和交互设计理论的成熟。在软件的可用性方面,除了一些通用的可用性和交互设计理论之外(这方面的经典著作包括《about face 2.0》中文版、《面向使用的软件设计》等等),web应用的可用性(web usability)也是国外非常热门的一个研究领域,主要侧重于研究如何提高web网站的可用性。美国在这个领域有着非常深入的研究,并且对于一些公共机构网站的可用性还有相关的法律条款来约束(section508,508条款,于2001年6月21日成为美国的法律,直接影响了联邦部门和一些代理机构,还有为他们服务的网页设计师。这条法律也适用于政府投资项目和任何采用了该法律的州)。对于这些网站,如果无法达到条款上的一些可用性要求,网站经营者就违法了。如果是开发公司无法达到这些要求,就别指望从联邦政府手中拿到这些项目。

  为了对如何提高web应用的可用性做出指导,w3c在20世纪90年代建立了web accessibility initiative(wai),致力于为网站建造者提供实现可访问性(与可用性同义)的方法和策略()

  web可用性方面的经典著作包括《网站重构》。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ajax就是web标准和web应用的可用性理论的集大成者。它极大地改善了web应用的可用性和用户的交互体验,最终得到了用户和市场的广泛认可。所以可以说,ajax就是用户和市场的选择。

  目前ajax已经成为了web应用的主流开发技术,大量的业界巨头已经采纳并且在大力推动这个技术的发展。最近的动态包括:

  1. ibm、oracle、yahoo!、bea、redhat、novell等页界领先的公司启动了open ajax项目。致力于为ajax开发建造先进强大的的开发工具。

  ibm在2月底已经发布了open ajax项目的ajax toolkit framework(atf)1.0,是一个基于eclipse ide的ajax开发工具。

  2. 微软开发了自己的ajax框架altas,不过主要是和服务器端他们自己的asp.net框架配合工作。

  3. sun虽然行动迟缓,但是也将ajax技术列入了j2ee的blueprint(蓝图)中,作为j2ee技术的有益的补充。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